不同大学同一专业怎么选?这份鉴别指南请收好!

留学资讯1年前 (2024)发布 admin
0

你有没有注意到,当你想了解某一个大学专业时,会发现不同高校的同名专业其实并不相同,甚至个别高校之间差异非常大,它们研究的领域、侧重点都不同,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也大不相同。今天为大家盘点几个不同学校同名专业之间的差异,建议收藏哦。

不同大学同一专业怎么选?这份鉴别指南请收好!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研究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的学科。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科学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所以,大学选择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时的选择还是很可观的。

在中国高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

西安交通大学的该专业一般分为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粉末冶金与陶瓷材料工程、腐蚀与防护及表面工程几个方向

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侧重于航空航天,耐高温耐低温防腐蚀方向

中南大学侧重于粉体冶金材料方向

西南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济南大学侧重于建筑材料方向,比如水泥玻璃瓷砖等

东北大学侧重于金属材料方向

武汉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侧重于耐火材料方向

华南理工大学侧重于新型高性能与功能材料

浙江大学侧重于高新技术材料

北京科技大学以新材料与新技术为特色

吉林大学围绕汽车领域教学

河南工业大学侧重于磨料磨具,超强超硬材料方向

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侧重于高分子材料方向,比如说:纤维、塑料、橡胶等

天津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侧重于纺织材料方向

浙江理工大学侧重于丝绸材料方向

中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侧重于有色金属方向

长安大学侧重于公路、机场材料方向

能源动力与工程

什么是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能源的种类如此丰富,每所高校专业的侧重点当然也就不同。

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南京工程学院等院校侧重于电厂方向,如:锅炉、汽轮机

河海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三峡大学、南昌工程学院侧重于水动方向,如:水轮机

湖南大学、燕山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原机械部高校,侧重于内燃机方向

北京科技大学侧重于冶金炉方向

哈尔滨工程大学侧重于船舶动力方向

北京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侧重于暖通空调方向

兰州理工大学侧重于流体机械和流体传动方向

西北工业大学有航天学院的航天动力和航海学院的水下兵器动力方向

交通工程

交通工程专业是从道路工程学中派生出来的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它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学科,从交通运输的角度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作为一个统一体进行研究。交通分为海上交通、陆上交通、空中交通等几种,每所高校的研究方向自然也就不同。

长安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侧重于公路方向;

大连交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中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侧重于铁路方向

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侧重于海运方向

车辆工程

根据行业特征,车辆工程的覆盖面非常广,分为汽车、拖拉机设计与制造;军用车辆设计与制造;机车车辆设计与制造;工程车辆设计与制造;能源动力等。所以,每个学校的侧重点也自然不同。

同济大学有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两个方向,强在新能源汽车方面

长安大学侧重于客车方向

北京理工大学侧重于特种车辆、设计传动系统方向

西南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等侧重于机车方向

吉林大学在车辆的计算机模拟方向较强

湖南大学侧重于车身覆盖件冲压方向

武汉理工大学主要侧重于动力和地盘设计

重庆理工大学侧重于车辆外形设计、内燃机和变速箱设计方面

电子科学与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学习电子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制造工艺和测试技术等,专业方向为光电子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等

北京邮电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以微电子、信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和集成以及计算机应用的融合为专业特色。

采矿工程

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煤炭部院校的采矿工程侧重于煤矿方向

中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的采矿工程侧重于矿山方向




同名专业鉴别指南,具体可以看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的开设时间

专业的开设时间可以看出该专业是否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是新开设的专业。如果这个专业对开设历史的介绍一笔带过,很有可能该专业开设时间较短,还处于培育期。

2. 专业的课程设置

如:有的专业介绍中会体现全英语(课程)专业课程开设情况,有的专业会写明开设拓展专业知识的专业选修课程数量和种类,这能反映出该专业的师资力量是否强大。

3. 专业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反映的是侧重点不同,比如是宽口径人才,还是技能型人才。学校之间细微的差别而为学生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4. 专业在高校的地位

重点学科、一流学科、特色专业等都是判断该专业地位的标尺,可见该专业在该院校被重视的程度。

5. 专业的就业方向

因研究领域不同,培养方向不同,毕业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及就业领域也大相径庭,所以了解就业方向同样重要。

 

相关文章